| 188金宝博网上注册 | 188金宝博唯一官网_wap.sports918.com | 公开公示 | 教学管理 | 教研园地 | 教师风采 | 团委工作 | 招生专栏 | 教育民生 | 语言文字 | 文明创建 | 
您现在的位置: 泾县中学 >> 188金宝博唯一官网_wap.sports918.com >> 教育动态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戴家干:现行高考制度三…
心理专家谈校园欺凌:欺…
解读教育“十三五”:四…
人民日报:学术评价不应…
有教无育,何来学生全面…
实现高考改革价值的“四…
育人重在全过程全方位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
高考改革成效取决于“公…
更多内容
迟迟不就位的第三方教育评价           
迟迟不就位的第三方教育评价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6/1/27 9:49:18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教育思想·思想汇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013年,《中共中央wap.sports918.com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2015年,教育部下发《wap.sports918.com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改变的若干意见》,部署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纲要》实施时间已过半,第三方评价进展甚微,有必要对第三方评价的推进方式加以探讨。  

  缺位的第三方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下全民对教育最迫切的需求,中国教育能否发展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适合质量提升的机制,是否有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尤其是科学客观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体系。政府在《规划纲要》和各种文件中反复倡导第三方教育评价,遇到的尴尬是:谁来担当独立第三方评价者?  

  有人希望能从现有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但在现有人事管理机制下,受人员身份、机构性质等因素限制,这种演变完全没可能,而且第三方评价组织的专业性、自主性与行政机构的执行特性难以兼存。从行政内部分离出的机构即便挂上第三方教育评价的牌子,其人员在思想理念、专业素养、运行机制等方面也很难适应。  

  一些公立高校也试图在对基础教育评价中担当第三方评价者的角色,并且一些地方就这样做起来了,这也只能在短期内打马虎眼。因为公立高校与公立中小学在现有体制下与政府是“一母二子”关系,公立高校很难设置相对独立的评价标准。在第三方评价起步阶段,这能起到一定接引作用,从长期发展看,要么这些从事第三方评价的机构与现有公立学校母体完全脱钩,独立从事业务;要么就由于很难保持第三方特性而需要放弃评价职能。  

  在相关政策影响下,这几年民间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不同、关注点各异、多少带有评价功能的组织机构,它们虽然具有第三方性,但总体上相对弱小、分散、信誉不高、各自为战。  

  简言之,由于中国第三方教育评价专业机构的发展处于弱势而使得政府倡导第三方评价的政策未能有效落实。这种情况下,寄希望政府单方面发展独立第三方评价,改变已有教育评价体系中过于倚重第一方评价和第二方评价的现状是不现实的。  

  需要多方协作的过程  

  短期内在中国还难以有哪一家或几家独立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成长发展到足以独撑门面的状态,解决第三方评价主体缺位问题,既需要有人或机构愿意承担这方面责任,也需要相应的任何机构具备专业资质和社会认可度,这些都不是短期所能获得的。所以在起步阶段,需要众多相对弱小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建立联络、交流、合作平台,改变各自为战局面,以合作促进中国第三方教育评价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和这些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之间达成默契。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一方,需要逐渐明确职能定位,尽可能不越位;政府一方,需要划清政府部门与专业评价机构的职能边界,改变包揽一切的现状,逐渐有序地向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放权;社会上,包括用人机构等第三方评价结果的使用方,要学会识别、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评价结果,个人也要善于利用第三方评价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性向确定、学业和职业选择提供可靠依据。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重在发挥其科学、客观评价功能,政府与专业机构各司其职,第三方评价结果使用方各取所需,就会使整体教育评价工作朝健康、良性的方向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第三方教育评价是对教育事实的测量,是为形成新的教育需求提供依据,又是教育改进的重要杠杆。教育事实既包括全国层面教育的状况,也包括地方和区域层面的教育发展和质量状况,还包含学校的发展状况,更为普遍的是学生性向、学业测评和诊断系统。教育事实的多样性和教育需求的多元使得第三方教育评价的需求、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必定是多元的,多样的第三方评价主体之间也需要协调、联络、互补,共同成长发展,整体上才能形成良性的第三方教育评价生态。